晚上,我们找来一块大木板当面板,拿洗脸盆和面、搅馅,大家争先恐后地—阵忙乎,便包出了几盖板儿大小不一、千奇百怪的饺子。别看样子不咋样,吃起来却特别香。不一会儿几盖板儿饺子便被我们一扫而光,可肚子才吃了个半饱。常言道吃饱了不想家,每逢佳节倍思亲,这些话果然不假。饿着肚子过年自然想起了少年时代和家人一起过年的美好时光。知青点里立刻笼罩上惆怅和失落的情绪。
那天我们男女知青是聚在一间屋子里过除夕的,我看见几个女知青嘴里啃着柿饼子,眼里却落下泪来。
这时候,幽默风趣的知青小王眨着笑眯眯的眼睛提议说:“咱们的年夜饭就来把精神会餐吧。”“好!”大家一致赞同。小王的爷爷是天津有名的厨师,他从小跟着他爷爷吃遍了川鲁、登瀛楼等天津卫有名的大饭庄。小侯笑着说:“人家小王是个有名的吃货,那咱们大伙就吃‘著名吃货’一顿儿。”年夜饭开始了。小王眯缝着小眼睛,托着一个空盘子,扮做跑堂的模样从门外走进屋来,嘴里喊着:“上菜嘞,香酥鸡腿来啦。”“上菜嘞,特级厨师掌灶的清蒸鲤鱼来啦。”“上菜嘞,少回身您呐,沙锅丸子来啦。”“上菜嘞,东坡肘子来啦。”“上菜嘞,少回身您呐,给您上道汤菜肚丝烂蒜啦。”
在小王的声声吆喝里,我们暂时忘记了乡愁,享受着知青朋友间亲如兄弟姐妹的友情。
那年的“年夜饭”是蹉跎岁月里一支深情的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