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天津外国语大学南侧有桃园村大街,清末民初的时候这一带尚属德租界,1917年被收回后改称特别一区。桃园村原为荒地,因邻近陶园(今新华中学址)而谐音得名。
陶园是实业家、藏书家陶湘的私家花园。花园于民国初期建成,最初繁花似锦,景色秀丽,每到夏天便会租给商人当游艺场,孩童游艺设备、成人消闲活动一应俱全,还有禽兽小馆、魔术表演、灯会焰火等,很受市民欢迎。值得一提的是,陶园还设有专车提供接送服务。
此间的游艺场又称新桃园,1929年8月初天津《益世报》记者与几位朋友到这里游玩,也为社会调查。记者称,快到桃园村时过土路见周边还是郊野乡村的样子,途经一小牌坊,小堤旁是片大水坑,游艺场就设在此周边。新桃园游艺场的票价是三角,晚间若在水中燃放烟火盒子(盒子灯),需要加价一角。记者看到场内大致有二十多处摊贩,招揽吆喝声不绝于耳。比如有玩气枪射彩的,可以赢取玩具、香烟、瓷器等。有卖面食水饺的,但苍蝇乱飞,卫生状况差。
进新桃园门不远有处小戏台,台周围搭遮着苇席,台上背景挂着敦庆隆绸缎庄(估衣街老字号)的广告布,可惜《益世报》记者去的那天并无演出。不远处砖墙内有一院落,院中设台,台上演着杂技、相声、绕口令、新装文明戏等。另一处戏园棚子相对大些,场中有用木板隔成的几间包厢,其次是八仙桌位置以及普通的小方凳座位。记者进去观瞧,发现观众不足百人,有衣着不整穿短衣的,有穿西装长袍的,喧闹嘈杂。那一刻台上正演京剧《牧虎关》,据闻接下来是《玉堂春》,赵碧云将登台。此人在天津的几处戏院曾与章遏云(著名旦角)、张妙闻(小兰芬)等搭戏当配角,多少有点小名气。有人说,本场演出结束后还要放焰火热闹热闹。
据这位《益世报》记者观察分析,当年的新桃园游艺场正在走下坡路,尤其在戏曲演出方面更为明显。传说那些年红遍天津城的花旦名角鲜牡丹曾一度在这里撑场子,她的演出引来满坑满谷的观众。然而在记者探访前的7月间,鲜牡丹因不满所在戏班领班的压榨,到天津妇女协会求援。此后,失去台柱子的游乐场客流大不如昨。再一个原因是,同时期的劝业场“天外天”、中原公司屋顶花园等大小游艺场林立于天津闹市,各家都在网罗演员、压低票价,新桃园在竞争中处于下风。
约1930年,因纠纷日甚,陶家不再将花园租给商户,而是交由官办,营业收入用来支持文教卫生事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