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网购了面粉、酵母粉等,对照网上的教程依葫芦画瓢。先将面粉、水、酵母粉、白糖等按比例揉成一团,揉光滑后盖上保鲜膜发酵。随后我将煮熟的腊肉切碎,再拌些素菜做馅,顿时香味扑鼻。
冰儿说,面团发酵后要比原来大两倍且呈蜂窝状。我每隔一会儿就去瞧一瞧,看看面团有没有变化。约莫两小时,见小面团终于翻倍膨胀,我竟然孩子似的欢呼雀跃。
参照网上的视频,我开始包包子,成品虽没有明显的褶子,但看上去还挺像那么回事。为体现生活的仪式感,我将自己做的包子第一时间拍照发到朋友圈,随即引来众多好友围观。虽然他们打趣说卖相差了点,但是也纷纷鼓励我继续努力。
之后我一发不可收拾,隔三岔五就开始和面。不知是不是手法不当,捏出的包子仍然其貌不扬。我不好意思再发朋友圈,将包子蒸熟后独自一人偷偷吃掉,连续几天,我一日三餐吃的全是包子。
终于有一次,总算感觉做的有点像模像样了,我赶忙把做好的包子拍照上传。为避免被人取笑,特地声称这是第二次操作。这次评论仍然是鼓励为主,一位朋友开玩笑说,这包子属于“内涵型”,言下之意是外形确实不敢恭维。
我将包包子的视频研究了一次又一次,包子也捏了一次又一次,却总是一看就会,一做就废。百思不得其解的我把制作过程拍照,发给堂姐求助。堂姐一看就指出原因:面和得稀了点,面和不好直接影响外形。困扰我多日的问题顿时迎刃而解!
当我所在的城市连续一个月无新增病例时,我做出的包子终于在朋友圈收获了无数个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