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战国初期,燕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强的国家,位列七雄之一。燕昭王时,燕国达到了鼎盛时代,这一时期,燕国征发百姓修筑了燕北长城。
后世长城上的一处重要关隘,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,这就是居庸关。
战国末期,随着军事胜利,秦王朝将秦、赵、燕三国在北方为抵御游牧民族南下而修筑的长城连为一体。
西汉初年在今天延庆城区置居庸县。这时的居庸塞已被称作居庸关。进入东汉以后,有关居庸关的记载就很多了。东汉建武十五年,为了躲避匈奴的骚扰,东汉将雁门、代郡、上谷等郡六万余人迁入居庸关和常山关以东。
曹魏到西晋时期,都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。而这一时期,鲜卑各部正不断从北方迁入幽州地区。
十六国时代,后赵、前燕、前秦、后燕等政权都曾先后控制幽州地区。尽管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都没有修建长城,但可以想见的是,居庸关作为幽州西北的重要关口,军事上必定仍发挥着很大的作用。而居庸关的故事,到这里才刚刚开始。
卜凡(摘自《北京日报》)